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但在艾灸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按照调理原则和操作方法进行。 一、施灸讲究先后有序 “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渐下, 次后从头向右渐下,先上后下。” (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针灸上》) 施灸的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 → 后下部;先灸背腰部 → 后灸胸腹部;先灸头部 → 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 → 后灸阴经穴位;施灸量先少 → 后逐步增加。如不按顺序施灸,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口干咽燥等不适感。在施灸时还需结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 “先灸上,后灸下, 先灸少,后灸多,灸慎之。” (《西方子明堂灸经》) 二、施灸的灸量把握好 艾灸的用量与所用的艾灸方法相关,使用不同的方法艾灸用量也不同。 1. 施灸的时长 艾灸仪保健灸: 头面胸部穴位施灸时间相对短一些; 腰腹部及四肢关节施灸时间相对长一些。 具体施灸时长还须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调节,不可拘泥。 【备注】儿童灸的时间相对成人可稍短一些,具体还需根据小孩年龄、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调节。(三岁以下儿童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