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login

艾灸後上火怎麼辦?

做完艾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反應。艾灸後上火,是很多人都會有的表現,症狀爲口乾舌燥、牙齦紅腫、頭暈、咽痛、發熱、便祕等。產生上火的主要原因是:正常人體陰陽都是平衡的,而艾灸激發了人體陽氣,灸後體內陰陽暫時被打破,陽氣上延,身體上表現爲“上火”的症狀。

艾灸出現上火時,大家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的艾灸表現。此外,在艾灸的時候,如果艾灸的灸量過猛,也會出現“上火”的現象,那麼在艾灸的時候,就要掌握好灸量,以免加重上火。

那麼我們在艾灸的時候,儘量避免出現上火的情況,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控制灸量。全方位感知溫度,根據個人承受的能力調節艾灸的時間與熱度(艾灸儀可以通過調節皮膚與灸頭的距離控制)。

2. 選擇質量好的艾餅。劣質的艾很容易引起上火情況,而好艾則有助於避免上火情況。

3. 艾灸後適當補充水分。艾灸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可能表現爲頻繁小便),所以艾灸後適當補充水分很重要。

4. 艾灸期間,注意適當休息。艾灸期間調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飲食爲宜。如果上火比較嚴重,那麼可以稍停灸1天,待平復後再進行艾灸;如果上火不是很嚴重,可以繼續艾灸,待身體適應後上火現象也就自然消失了。

5. 上火後藉助飲食降火。一是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不幹燥,小便不混濁;二是吃點綠豆粥、荷葉粥或綠豆湯、蓮子湯(不去蓮心);三是多吃山楂、山藥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食物;四是每天多喝白開水或糖鹽水,也可以降火。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綠豆湯等清熱降火的食物。取冬桑葉3克,加上白茅根和麥冬,再適當加一些甘草,用來泡水喝,也可以達到清熱降火的目的。

6.艾灸太溪穴、照海穴、涌泉穴,引水上行,引火下行;艾灸三陰交穴上下調達,滋陰健脾益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