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灸後疾病好轉的徵象 艾灸是中醫學中的一種防病調病、養生延壽的簡便易行又切實有效的方法。使用艾灸調理疾病的人很多,但每個用過的人感覺都不一樣。有的人感覺很明顯,見效很快,有的人見效就很慢。灸感的強弱一般代表了經絡的阻塞程度。有灸感、灸感強,說明自身的經絡通暢,作用立竿見影;沒有灸感也不是沒有效果,而是表示經絡中邪氣瘀積嚴重,需要一些時間開瘀散阻,作用就會慢一些。艾灸後身體都有哪些反應呢?哪些徵象又是表示疾病正在好轉呢?下面爲大家詳細介紹: 1. 灸時全身或半身出汗,此多虛多寒,屬邪毒外排的現象,一般繼續施灸數次後可緩解。 2. 灸時癢,多爲風、爲虛、爲溼。 3. 灸時身體抖動,多爲肝經問題,屬經絡不暢達的原因。 4. 灸時腿、肩頸、腳等冒風或冒涼氣,多爲寒氣或風氣外排的原因。 5. 灸時熱量可達腹內或下肢,多爲虛寒體質,爲好轉的表現。 6. 灸後有水泡,古稱灸花,爲溼氣或其他毒素外排的表現。小的無需處理,大的需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將膿液引流減壓,注意引流之後的包紮及避免感染。(具體處理可查看艾灸百科中《灸後反應與處理方式》篇) 7. 灸後局部起紅疹,多在灸完2~3天后出現,多屬溼氣外排的好轉反應。 8. 灸後傷口處發癢、發紅、發腫、化膿,屬於傷口處有溼熱(或溼寒)外排現象,屬於好轉反應。 9. 灸後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屬風邪(或溼氣)外排現象。 10. 灸後不熱,沒有感覺,多爲身體經絡瘀阻不通,或身體非常好的表現, 11. 灸後腹瀉,並無氣虛的表現,屬於排毒的反應。 12. 灸後便祕,多爲氣血虛或體內有熱,可在灸後多喝溫開水緩解。 13. 灸後腰酸、腰痛,屬於“氣衝病竈”的反應。氣血打通鬱結點,本來沒有感覺,現在反而有了感覺,多爲身體陳舊性損傷。 14. 灸後頭暈、失眠,多爲氣血充足,上衝頭部的反應。 15. 灸後月經延遲或提前,屬經絡調整的過程,屬好轉反應,不影響後期月經週期,可放心繼續堅持施灸。 16. 乳腺增生灸療時,部分會有疼痛和蟻行感,疼痛屬於化瘀散結的過程,蟻行感爲氣血運行邪毒外排的過程。 17. 灸後上火,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這表明體內的陰陽正在調整,陰不勝陽,這時應注意多喝溫開水。有時候還會出現西醫所診斷的各種炎症,這是因爲病邪逐漸外發,出現炎症的地方正是病邪被驅趕外排的地方,此時應該繼續艾灸,直到病邪完全被排除體外。 二、艾灸的返病現象 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感覺見效很快,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其實有無療效要看是什麼病,病程多久等。另外人與人的體質也有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有返病現象很正常,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要堅持做艾灸。或是出現返病現象後,諮詢專業人士,以判斷疾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