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其表現症狀爲單側或雙側足跟或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痛,步履困難。 足跟痛分爲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其足部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點集中;另外一種是假性足跟痛,沒有骨刺形成,足跟部持續疼痛,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兩種足跟痛互相之間沒有什麼連帶關係。 中醫認爲,足跟痛多因爲慢性勞損導致經絡淤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艾灸調理此病時,多以溫補爲主。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老年人是足跟痛的高發人羣,應該注意日常預防。平時應多穿寬鬆、合腳的鞋子,鞋內加軟墊;長期堅持足部鍛鍊,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及彈性;注意勞逸結合,不宜過久站立或者行走,每晚用溫水泡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 年輕女性中的足跟痛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特別是白領一族,上班穿着款式時尚的涼拖鞋,足後跟部長期暴露,在空調房內易受寒邪侵襲,下班後忙於逛街、跳瘦身舞,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容易引起足跟脂肪纖維墊無菌性炎症,最終誘發疼痛。因此,平時要多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過度行走或站立;睡前可以用溫水泡腳,或進行熱敷。 3. 平時可使用艾益生腳灸儀器多做腳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