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痙攣是由於胃腸平滑肌突發的一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上腹部或全腹部的疼痛,是臨牀常見的急腹症。本病以突發性的陣發性的胃痛、腹痛,發作間隙缺乏異常體徵爲特點。局部受涼、飲食不節(或不潔)、暴飲暴食、時候劇烈運動爲誘因。其中,胃痙攣常見於西醫的急性胃炎、胃潰瘍、胃癌和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腸痙攣好發於兒童,多有反覆發作史。 胃腸痙攣屬於中醫學中“胃痛”、“腹痛”的範疇。本病多由飲食積滯、寒積腸胃致胃腸經絡失養,胃腸氣機阻滯,胃腸之腑失其和降,不通則痛。
飲食積滯型:脘腹部疼痛如刀絞、拒按,伴噁心嘔吐。噯腐吞酸、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苔白膩,脈弦緊。
寒客胃腸型:胃脘疼痛如針刺如刀絞,腹皮攣急,喜溫喜按,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苔白,脈緊滑。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要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忌油膩,飽後不宜劇烈運動。 2. 由胃腸嚴重梗阻、癌腫引起的胃腸痙攣,應高度重視原發病的治療。 3. 食療方:薑糖蘇葉飲。生薑5克(切絲)、蘇葉3克、山藥6克,裝入茶杯內,開水沖泡,浸泡10分鐘後,加入紅糖攪勻趁熱服用。有發汗解表、祛寒健胃作用,可治寒客胃腸型胃腸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