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經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本病主要表現爲週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大。 瘧疾屬於中醫學“正虐”、“溫虐”、“寒瘧”、“瘴瘧”的範疇。本病因外感瘧邪、疫瘴溼毒之氣或豐、寒、暑、溼之氣,內侵則正氣損傷而發病。
正瘧:寒顫壯熱、休作有時。發病前呵欠乏力,繼則寒戰鼓頷,寒去後則內外皆熱,頭痛面赤,煩渴冷飲,然後全身大汗,熱退身涼,神倦嗜臥。日作或間日而作;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數。
溫瘧: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汗出不暢,骨節煩疼,口渴引飲,頭痛時嘔,大便祕結,小便赤紅;舌紅,苔黃,脈弦數或弦細數。
寒瘧:寒甚微熱,或但寒不熱,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胸脅痞滿,神疲肢倦;舌苔白膩,脈弦遲。
熱瘴:熱甚寒微,或壯熱不寒,頭身煩疼,面紅目赤,煩渴喜冷飲,胸悶嘔吐,便祕尿赤;舌紅降,苔黃膩或垢黑,脈洪數或弦數。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艾灸僅僅作爲輔助療法。在瘧疾流行季節,注意懸掛蚊帳、噴灑殺蟲劑,避免蚊蟲叮咬。 2. 進入瘧疾疫區後,如發熱在37.5℃ 以上的“三熱患者”(即:臨牀診斷爲瘧疾、疑似瘧疾、不明發熱者),應迅速就醫。如延誤治療,可能致命。 3. 外敷法:生薑9克、大黃3克、青蒿10克,共搗如膏狀,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敷於臍部,紗布覆蓋,臍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