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俗稱黃病,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狀和體徵。正常血清總膽紅素爲107-17微摩爾/升,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大於34微摩爾/升時,臨牀上即可出現黃疸,如果濃度在17-34微摩爾/升時,則爲隱性黃疸。 歷代對黃疸的命名和分類極爲繁雜,中醫分爲陽黃、陰黃兩類。
陽黃:面目皮膚髮黃,色鮮明如橘子,伴發熱口渴、胸悶嘔惡、脅痛、脘腹脹滿、飲食減退、小便黃赤、大便祕結。若熱毒化火內陷營血、心包,可出現高熱神昏,發斑出血等。
陰黃:面目皮膚髮黃,色晦暗如煙燻,脘痞脹滿,食慾減退,口淡不渴,神疲乏力,精神困頓,大便溏薄。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