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指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的鐵耗盡,紅細胞內鐵缺乏從而導致的貧血。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病,主要發生在6個月至3歲嬰幼兒。當體內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患者會出現乏力、煩躁、心悸、氣短、易倦、頭暈、兒童生長髮育遲緩、智力低下等症狀。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缺鐵性貧血患者可多吃動物的內臟,如心、肝、腎以及牛肉、雞蛋黃、大豆、菠菜、紅棗、黑木耳等。補充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多礦物質的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