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login

艾灸治療

脫肛

症狀分析

脫肛是以大便後或勞累、下蹲時直腸粘膜或直腸全層脫出肛外爲主要表現的疾病。肛管脫出爲本症的主要症狀。本病多由長期便祕、腹瀉、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慢性咳嗽等,使腹壓持續升高,向下推壓直腸而致。 

脫肛屬於中醫學”脫崗“的範疇。幼兒氣血未旺,中氣不足,或年老體弱,氣血不足,或婦女分娩過程中,耗力傷氣,久病體虛引起中氣下陷,固攝失司,導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

艾灸取穴

輔佐取穴

脾虛氣焰型:大便或咳嗽、遠行時缸內腫物脫出,輕重不一,色淡紅,肛門墜脹,疲乏無力,食慾不振;舌淡,苔白,脈弱。
溼熱下注型:直腸脫出難納,腫脹焮紅灼熱,滲液流滋,肛門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時間療程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生活提示

脫肛對人的身體及生活都有諸多危機,因此,平時我們要採取一下方法加強預防: 

1. 要及時治療腸炎、腹瀉,特別是小兒尤要注意。 

2. 有習慣性便祕或排便困難的人,平時多吃蔬菜水果。排便時不要用猛力,也不要久蹲廁所看書。 

3. 要及時治療可使腹壓增加的疾病,如百日咳。 

4. 每日做2次提肛運動,每次緊縮,放鬆肛門30回。 

5. 食療方:巴戟蓯蓉雞腸湯。巴戟天、肉蓯蓉各15克,雞腸2副,生薑3片,食鹽、料酒少許。將雞腸用鹽水洗淨,衝透,將巴戟天、肉蓯蓉用紗布包紮緊,入鍋加清湯適量,生薑、食鹽等,中火煮至雞腸熟爛,去藥包,飲湯食腸。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