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覆發作並累及心臟,臨牀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着、疼痛爲特徵,屬變態反應性疾病,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
風溼性關節炎,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見關節病變反覆發作。若風溼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學“痹症”的範疇。其病機爲正氣不足,風、寒、溼、熱等外邪侵襲人體,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爲本病。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體質,提高抵禦外邪的能力。
2. 隨時應對氣候的變化,增添衣物,避免風寒溼邪侵襲。
3. 食療方:補腎強筋酒。白朮、杜仲、仙靈脾各15克,全蠍、秦艽、防風、鬱金、延胡索、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將藥、酒共置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後,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1晝夜後濾渣取液備用。飯後服35毫升,每日3次,10日爲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