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表現爲一側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後涉及整個面部。
面肌痙攣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原發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兩種類型可以從症狀表現上區分出來。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只在做眨眼、擡眉等動作時產生。
面肌痙攣屬於中醫學“面風”的範疇。中醫認爲本病爲外邪侵襲,阻滯經脈,或鬱而化熱、壅遏經脈,或機體素來陰虛血少,致面部經筋出現筋急的病變。
以下爲穴位爲發病期取穴方案,緩解期取穴方案爲:曲池穴、合谷穴、足三裏穴、陽陵泉穴、太沖穴。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患者應該保持心情舒暢,防止精神緊張和急躁。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2. 需要多做面部功能性鍛鍊,如:擡眉、鼓氣、雙眼緊閉、張大嘴等。每日需要堅持面部穴位按摩。
3. 食療方:天麻鴿子粥。鴿子1只,天麻10克。將天麻用布包裹,共燉熟食用,每日1只。方中鴿肉補肝腎,益氣血,天麻熄風解痙,合用調理血虛生風引起的面肌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