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login

艾灸治療

頭痛

症狀分析

頭痛是臨牀上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是指侷限於頭顱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頭痛爲主症者則可見於感染性發熱性疾病、高血壓疾病、顱內疾患、神經官能症、腦震盪和偏頭痛等病症。 

頭痛屬於中醫學“頭風”、“頭痛”的範疇。中醫認爲頭部經絡爲諸陽經交會之處,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都上會於此。若六淫外侵,七情內傷,升降失調,鬱於清竅,清陽不運,皆能致頭痛。

艾灸取穴

輔佐取穴

風寒型:頭痛起病較急,其痛如破,痛連項背,惡風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脈多浮緊。
風熱型:起病急,頭呈脹痛,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口渴欲飲,面紅目赤,便祕溲黃;舌紅,苔黃,脈浮數。
風溼型: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苔白膩,脈濡。
肝陽上亢型:頭脹痛而目眩,心煩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鳴脅痛,夜眠不寧;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氣血虧虛型:頭痛而暈,遇勞加重,面色少華,心悸不寧,自汗,氣短,畏風,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而弱。
痰濁上擾型: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舌苔白膩,或舌胖大、有齒痕,脈滑或弦滑。
瘀血祖竅型:頭痛經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頭部有外傷史;舌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澀。

時間療程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生活提示

1. 頭痛的預防在於針對病因,如避免感受外邪,勿情志過激,慎勞倦、過食肥甘等以免引發頭痛。 

2. 患者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可疏導勸慰以穩定情緒,適當保證環境安靜,有助緩解頭痛。 

3. 食療方:竹筍粥。熟冬筍100克、豬肉末50克、粳米100克、麻油25克。先將熟冬筍切成絲,鍋內放麻油燒熱,下入豬肉末煸炒片刻,加入冬筍絲、蔥薑末、鹽、味精,翻炒入味,裝碗備用。粳米加水用文火熬粥,粥將成,把碗中的備料倒入,稍煮片刻即可。本品具有化痰祛溼之功效。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