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臨牀常見症候羣,可由多種疾病所致。消化道是指從食管到肛門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盲腸、結腸及直腸。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以及胰管和膽管的出血。臨牀常見吐血、便血、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乾等症狀。 消化道出血屬於中醫學“吐血”、“便血”的範疇。本病由多種原因引起,火熱薰灼或氣虛不攝,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後陰而成病。
脾胃虛寒型:病程較長,吐血無力而量少或便血紫暗,甚則黑色,腹部隱痛,喜熱飲,面色不華,神倦懶言,便溏;舌淡,脈細。
熱盛迫血型:多發生在血癥的初期,大多起病較急,出血的同時,伴有發熱、煩躁、口渴欲飲、便祕、尿黃、舌紅、苔黃、少津、脈弦數或滑數等症。
氣不攝血型:多見於病程較長、久病不愈的出血患者。表現爲起病較緩,反覆胃腸出血,伴有神情倦怠、心悸、氣短懶言、頭暈目眩、食慾不振、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脈弱等症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消化道出血時,艾灸僅作爲一種輔助療法,在緩解期應用。患者絕對臥位休息,禁食或低渣飲食,必要時給予鎮靜劑。調理期間,應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尿量。 2. 平時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宜細嚼慢嚥,不宜過飢過飽。忌食辛辣、肥膩等難以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3. 食療方:木耳紅棗護胃粥。木耳25克、紅棗20克、山藥15克、大米100克、水適量,煲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