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爲胃下垂。 輕度胃下垂多無症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狀。 胃下垂屬於中醫學“胃痛”、“痞滿”。“中氣下陷”的範疇。主要是由於素體脾胃虛弱,或長期飲食失節、勞倦過度等損傷脾胃,脾虛氣焰、肌肉不堅,無力託舉體位所致。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調理胃下垂,艾灸效果很好,但是要灸的時間長些。適當參加體育互動,既可鍛鍊腹肌,增強體質,又能使胃腸道分泌和蠕動增強,促進食慾,改善消化與吸收功能。 2. 胃下垂患者飲食調養方面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要細嚼慢嚥。節制生冷食物,膳食要富於蛋白質且容易消化。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油煎的肉類,以及臘肉、魚乾、年糕、韭菜等。 3. 食療方:參芪母雞湯。紅參15克,黃芪45克,母雞肉500克,加水適量,食鹽少許,燉2小時,分早晚2次喝湯吃雞肉,每週服1次,有補脾益胃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