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症是指發生在膽囊或膽管的結石,爲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屬於中醫學“脅痛”、“黃疸”“膽心痛”、“膽脹”等範疇。 病因:肝失條達,膽失疏泄通降。 病機:膽汁排泄不暢,淤積日久化熱,溫熱蘊結,煎熬膽液則成砂石。 病位:主要在肝,膽,膽石症是指發生在膽囊或膽管的結石,爲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屬於中醫學“脅痛”、“黃疸”“膽心痛”、“膽脹”等範疇。 病因:肝失條達,膽失疏泄通降。 病機:膽汁排泄不暢,淤積日久化熱,溫熱蘊結,煎熬膽液則成砂石。 病位:主要在肝,膽,與脾、胃、腎有
肝膽氣滯型:右脅及劍下脹痛或絞痛,疼痛每因情志而增減。噯氣頻作,口苦,胸悶,納差。苔薄白,脈弦。
肝膽溼熱型:脅肋刺痛,呈持續性加劇。惡寒發熱,口苦,心煩,厭食油膩食物,噁心,嘔吐,或目黃身黃,小便黃赤,大便祕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肝腎陰虛型:脅肋隱痛,綿綿不已,遇勞加重。口乾咽燥,頭暈目眩,神疲乏力。舌紅,少苔,脈細。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本病調理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注意休息。同時,必要情況下可配合服用中西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