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login

艾灸治療

糖尿病(高血糖、降糖)

症狀分析

糖尿病是內分泌系統的一種常見的新陳代謝障礙性疾病,隸屬於中醫學“消渴”的範疇,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爲特徵,可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又分爲糖尿病1型和糖尿病2型,繼發性爲數不多。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糖代謝的紊亂,使血糖、尿糖過高。進而又導致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多見於中年以後,男性略高於女性。 

病因:稟賦不足,過食肥甘,情志失調,勞欲過度。 
病機:陰精虧損,燥熱過盛。 
病位:肺、胃、腎,尤以腎爲關鍵。 

現代研究表明:艾灸可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強糖尿病患者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代謝;又可通過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保護胰島素β細胞,增強胰島素的降糖活性來減輕胰島素抵抗,更加持久穩定地控制血糖。

艾灸取穴

輔佐取穴

上消(肺熱津傷):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苔薄黃,脈洪數。
中消(畏熱熾盛):多食易飢,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乾燥。苔黃,脈滑實有力。
下消(腎陰虧虛):尿頻量多,混濁如脂膏。尿甜,腰膝痠軟,乏力,頭暈耳鳴,口乾脣燥,皮膚乾燥、瘙癢。舌紅苔薄,脈細數。
陰陽兩虛:小便頻數,混濁如膏,甚至飲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輪乾枯,腰膝痠軟,四肢欠溫,畏寒肢冷,陽痿或月經不調。舌苔淡白而幹,脈沉細無力。

時間療程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生活提示

1. 患者根據病情節制飲食,加強身體鍛鍊,控制體重,減少糖尿病的誘發因素。 

2. 戒除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飲濃茶等。保持情志平和,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 

3. 食療方:桑葉生津飲,桑葉10克、麥冬6克、山藥6克,共研末,沖茶飲,每日1劑。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