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臨牀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在我國大多數爲肝炎後肝硬化,少部分爲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 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爲肝硬化。早期由於肝臟代償功能較強可無明顯症狀,後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爲主要表現,並有多系統受累,晚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脾功能亢進、腹水、癌變等併發症。
氣滯失阻型:腹脹按之不堅,脅下脹滿或疼痛,飲食減少,食後腹脹,噯氣後稍減,尿量減少;舌苔白膩,脈弦細。
水溼困脾型: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脹悶,得熱則舒,周身困重,畏寒肢腫,面浮或下肢微腫,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胖,苔白滑膩,脈緩。
淤結水留型:腹大堅滿,青筋怒張,脅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頭頸胸比等處可見紅點赤縷,脣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膚甲錯,口乾,飲水不欲下嚥;舌紫暗或邊有瘀斑,脈細澀。
陽虛水盛型:腹大脹滿,形如蛙腹,撐脹不甚,朝寬暮急,面色蒼黃,胸脘滿悶,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尿少腿腫;舌淡胖,邊有齒痕,苔厚膩水滑,脈細沉無力。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加強對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避免與血吸蟲疫水及對肝臟有毒物質的接觸,黃疸、積證患者應及時治療。 2. 注意勞逸結合,不熬夜,病情較重時應多臥牀休息,腹水較多者可取半臥位,避免勞累。加強營養,避免飲酒過度,病後應忌酒及粗硬飲食,腹水期應忌鹽,避免鬱怒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