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感染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牀以發熱、腹痛、裏急後重、大便膿血爲主要症狀。若感染疫毒,發病急劇,伴突然高熱,神昏、驚厥者,爲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見腹痛,繼而下痢,日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多發於夏秋季節。 痢疾屬於中醫學“滯下”的範疇。本病多由溼熱之邪,內傷脾胃,致脾失健運,胃失消導,更夾積滯,醞釀腸道而成。
溼熱痢:痢下赤白膿血,赤多白少,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寒溼痢:痢下不爽,白多赤少,或痢下白色黏凍,脘腹脹痛,喜溫喜按,喜暖;舌苔白膩,脈濡數。
疫毒痢:發病急驟,腹痛劇烈,痢下鮮紫膿血,高熱神昏,心煩口渴;舌紅降,苔黃燥,脈滑數。
噤口痢:痢下赤白膿血,噁心嘔吐,不能進食;舌苔膩,脈濡數。
休息痢:痢疾時發時止,病程較長,發作時見赤白黏凍,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膩,脈細弱。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1. 本病發作期應嚴格控制飲食或禁食,並實行牀邊隔離。平時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或變質食物。 2. 在痢疾流行季節,可適當服用生蒜瓣或將大蒜瓣放入菜中食用,亦可用綠豆適量煎湯飲用,對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 3. 慢性痢疾反覆發作,較難治癒,可配合使用中藥灌腸。中藥複方可用黃連6克、黃柏10克、白頭翁15克、大黃10克、白芍15克,煎成100毫升,保留灌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