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
login

艾灸治療

梨狀肌綜合徵

症狀分析

梨狀肌綜合徵是梨狀肌充血、水腫、痙攣、腫脹、增生、肥厚刺激壓迫坐骨神經而導致的坐骨神經嵌壓綜合徵。多由下肢扭挫傷、久站、久蹲,或感受寒溼之邪,致梨狀肌過度牽拉持續性緊張、痙攣,梨狀肌增厚、粘連等,形成硬性條索樣腫塊,壓迫坐骨神經而致。 

臨牀主要表現爲患側的臀部疼痛爲主,並出現下肢坐骨神經走行位置的放射性“刀割樣”疼痛,伴有大腿外側的麻木感,可因勞累或外感風寒溼邪而加重,嚴重者可出現跛行。在梨狀肌的體表投影處(自尾骨端至髂後上棘連線的中點與股骨大轉子頂部連線處)有明顯壓痛,可觸及條索狀結構,肌腱變硬,韌性降低。 

本病屬於中醫“痹症”範疇,寒性凝滯,溼性重着,寒溼之邪侵犯人體後,人體氣血運行不暢,阻於臀部,不通而痛。腰腿部受挫,或勞累過度,氣血受損,氣虛則運血無力,導致臀腿部筋肉失養而痛。

艾灸取穴

輔佐取穴

寒溼阻滯型:患者多有感受寒溼病史,腰部冷痛,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脈浮。
氣滯血瘀型:腰部多有閃挫史,腰部刺痛,拒按;舌有瘀斑,脈澀。
氣血兩虛型:腰部隱隱作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肢倦嗜臥,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弱。

時間療程

建議1天1次,每次2~3個穴位,每穴30~40分鐘,輪流施灸,10天爲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繼續灸。 

(時間充足又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多灸幾個穴位,具體多長時間還需根據自身身體需要進行自我調節) 

生活提示

1. 早期要嚴格臥牀休息,減少患肢及臀部的活動。 

2. 緩解期進行適當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鍛鍊。 

3. 其他療法:取阿是穴、環跳、殷門、足三裏、崑崙。先按揉阿是穴、環跳、殷門、足三裏、崑崙,再施以滾法、拿法,最後靜按、彈撥、舒順梨狀肌部位的條索狀硬結。每日一次。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
請先登錄!
取消 登錄